交換駐地為「CO- TEMPORARY台灣 - 東南亞藝文交流暨論壇」計劃一部份,邀請三位來自東南亞的藝術家與四位打開成員,以不同階段與交叉進駐彼此空間,以共同創作、創作計畫互助、交換駐地創作、工作坊等的方式進行。
在東南亞地區微行藝術網絡逐步被建立後,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正以微型鏈結的方式行稱更細膩的系統。同時,亦可以察覺到在這系統中存在著共生關係。交換駐地為「CO- TEMPORARY台灣 - 東南亞藝文交流暨論壇」計劃一部份,邀請三位來自東南亞的藝術家與四位打開成員,以不同階段與交叉進駐彼此空間,以共同創作、創作計畫互助、交換駐地創作、工作坊等的方式進行。
坐在Cemeti Art House大廳前,見著一位機車快遞送了份郵件過來,等待簽收。頓時間,突然想起未曾在街頭看過郵筒。每天夜裡,院子的大樹總不時傳來大壁虎清亮的鳴叫聲,印尼話叫tokek,中文又叫蛤蚧這些取名都是擬聲而來。這裡在「聚集經濟」概念上,有顯著的展現,輪胎街、賣鞋街、二手書街…
超隨性的馬來西亞讀書會(第二場)來了。這個同時以「讀/書」做為認識方法和位置的活動,是由國藝會贊助的「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主辦,串連原本的「數位荒原見面會」(Meeting No Man’s Land)的人際網絡,以及實體空間如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OCAC)。在前三場主辦者將簡單介紹他這2~3年來透過馬來西亞的朋友認識的相關文本,第四場將於在地實驗舉辦,他會設計一場封閉的特殊體驗活動。希望透過這樣簡單的設計與暖身,引發大家對於馬來世界/群島文化的興趣。
你們是替代空間?還是藝術家空間? 好吧,我們知道你無法從中得到更多訊息,今天替代空間只剩下歷史性的意義,而藝術家空間中肯歸中肯,但什麼也沒解釋到。所以別研究了,稱呼只是其次,重要的是我們做了什麼。
所以你們做了什麼? 簡而言之,我們創作,並且策劃展覽。能力許可的時候,我們也推動一些論壇、紙本出版,以及國際藝術家交流計劃。如果你真的沒有空讀背面的簡介,那你記住這個要點即可:我們的工作就是創造藝術與公眾溝通的新方案,並為這世界增加一些有真正有意思的事物,或試著犯一些錯誤。
為何不專心創作就好? 沒這麼容易。事實上,沒有什麼專心創作這種事,當代藝術與它的群眾遠不只是到美術館走走的單純關係了。無論人們察覺與否,我們生活中的各種方面早已與藝術或輕或重的聯繫在一起,一個真正投入創作的藝術家必然不會迴避他所面對公眾問題,而我們只是希望做的更好。
你們如何籌措資金? 失業救濟金。開玩笑的,我們通常以成員腰包與有限的政府補助維持運作,意思就是說我們經常沒有錢可用。
成員都是藝術家? 我們確實是以創作者為班底,但如今也有許多不同領域的成員加入,而且越來越多了,我們樂見其成。至於藝術家?有時候我們確實持著長矛,皮盾、還有一匹瘦馬和一隻獵兔狗。
所以我可以加入你們? 是的你可以。請注意這不是招募廣告,參與什麼首先就是要了解它,我們期待更多人的參與,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更了解我們,了解正是某種重要的參與形式,這意味著所有你能想像到的方式都是可能的,換句話說,你現在就可以開始關心我們了。
那麼如何關心你們? 這題相當重要,但絕對比你想像的容易。跟著下面的步驟做: 第一,成為我們FB的粉絲 http://www.facebook.com/opencontemporary 第二,寄信到[email protected]問候我們; 第三,騰出空檔來找我們聊天,你可能還會得到一杯現煮咖啡。
你們接受捐錢嗎? 老天,不要再問了,現在就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