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05/24 - 2014 07/25

觀音-邱承宏個展

觀音面容在雕刻師傅一敲一鑿中慢慢浮現,散落一地卻仍沾染著神祇氣息的大理石碎屑,在「觀音」作品裡幻化成一隻隻活靈活現的動物形體。蒐集─清理─重塑,從大理石、菩薩像到動物雕塑,藝術家活化了通常被視為廢材的鑿刻剩餘物,重新形塑成象徵吉祥長壽的仙鹿,邀請人們依人與物的關係圖示,並且沿著媒材轉化的線索,前往物質的精神國度。在這件民間信仰文化圖像昭然若揭的作品裏,邱承宏以慣有的溫厚抒情調性轉動了物質既定的單向操作,塑造出潛藏在物質裡卻能依不同情境湧現的想像;他帶著對於父族輩手工技藝的緬懷,持續進行一項關於歷史、社會和宗教的藝術/情感轉化工程。

 

策展人|張君懿

 

相關項目

  • 2009 03/14 - 2009 04/04

    2009年3_21展

    打開-當代3_21展,意味著打開又累積了一年,同時也是一次回顧與再思考,3_21不只是將過去或曾經發生的事,作一次檔案式的展示,它企圖將工作站輪廓勾勒出來,同時也是將一個以藝術家為主的藝術聚集地,作一種更貼近現實的詮釋。

  • 2018 09/01 - 2018 09/30

    邊境旅行 PETAMU Project

    「PETAMU」這個標題取自(印尼文與馬來文的)「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邊境旅行PETAMU Project》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線,來打開一種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在這種另類的視野裡,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之間各自於印尼、馬來西亞半島的實踐歷程,或透過藝術家進駐、訪談、創作,以及與研究員/策展人合作翻譯、訪談、研究等工作,如同在同一張地圖各自發現的不同旅人視野,進而匯聚累積,而將資料庫重新對應至地圖上的特定區塊或邊境。

    「Petamu」一字首先可理解為「群島資料庫」藝術家所指稱的「你的地圖」,其中「Peta」有「地圖」的意思,「Tamu」更可以解釋為「訪客」的意思。在跨國/文化的合作部份,我們邀請了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等四組藝術家與創作者,透過進駐創作與共同合作的旅程促成跨文化的交流方案,探索每個邊緣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翻轉、開展各種偶遇與異質的連結。

     

    展期 | 2018/09/01(六) - 09/30(日)
    開幕 | 2018/09/01(六) 6:00 PM
    地點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 |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近大橋頭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 | 每週三 - 日 14:00 - 20:00

     

    參展藝術家|

    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

     

  • 2012 04/14 - 2012 05/13

    19991121 > 20130421 | PART ONE

    面對著越趨緊迫與不確定未來的這一刻,我們暫放下手邊的行政、搬遷等各種庶務,轉而著手進行我們最擅長的:創作好的作品;因為,這才是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真實的基因信息與成立初衷。在持續前進的過程中,逐步強化和調整打開-當代的使命,是展覽19991221 > 20130421 | PART ONE的目的之一,同時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