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於2011到2013年初,經歷了一段穿梭於泰國-台灣之間的獨特迷航,這不僅是人與人的互動、概念之間的交流與演繹,更試圖對藝術空間的可能性做嶄新的註解。自東南亞歸航後,除了持續進行中的台泰當代藝術交流,打開-當代透過台北市文化局的藝響空間計畫,尋到一處緊鄰小公園、圖書館與傳統市場,位於士林捷運站附近靜巷中的老空間作為駐紮的新基地。 每當被問起關於藝術與藝術空間能走多遠時,環顧四周,在我們身處的城市與社區裡,總有著無數聲音在低鳴、叫喚,或僅僅是沉默。這些聲音是什麼?來自何方?是一群人上下穿梭於幾間廢棄許久的空間中,經歷兩個月的敲打、施工與漫天飛揚的粉塵?還是社區中隱隱的冀盼與質疑?它是圖書館的靜謐思索,還是市場裡的熱鬧喧嘩?抑或,藝響空間計畫對於藝術與社區的想像?
再一次,打開-當代置身於一個正在描繪也等待被繪製的場景中。同時,我們也想介紹打開-當代的新「厝邊」:在修整過程中投入莫大心力的夥伴境衍設計事務所,以及共同分享空間的 Openlab. Taipei 與 乙隽食物實驗室。在打通成為全開放空間後與依然是兩堵厚牆的隔閡下,共享與合作關係裡在所難免的磨擦與碰撞中,打開-當代/與我們的新鄰居 究竟會發展出什麼樣的藝術生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