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受邀參與2010台北年雙年展,並為台北雙年展規畫了「雙年展內視鏡」計畫。本計畫共分為三階段,第一、二階段皆隨著2010年的雙年展結束順利落幕,第三階段為出版計畫。
第一階段的內視鏡計畫,起始於一份同意書,那是起首於「致 雙年展參展藝術家」的一封短信:
-----------------------------------------------
致 雙年展參展藝術家
本屆雙年展期間,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將發起一個名為Biennialscope 的攝影募集計劃,計劃的宗旨是開放雙年展的觀眾可以攝影,爾後我們會收集他們的攝影結集成冊,匯編一本屬於「觀眾」觀點的雙年展影像。
欲參與計劃者需要透過報名,並簽署同意書,方可領取攝影許可證。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這些影像,我們可以把「觀眾」這個角色具體化,進而談論「何為雙年展的觀眾?」
由於涉及相關版權問題,為尊重所有參展藝術家,特擬此封短信作為徵詢。
請將你們的想法回覆與策展人。
懇切期望得到各位藝術家的支持。祝好,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
計畫的起點,或許遠早於這封短箋。在這封簡短的徵詢信中,參與內視鏡計畫的工作站成員對本計劃的期待與企圖的輪廓都已浮現,關於美術館與觀眾、對話與沉默、禁制與入侵、政治期許與自主參政之間,種種可為或能為的測度與思維。但更重要的是,在所有發想與討論伊始,便構築內視鏡計劃本身成為一個交涉與協商的過程,工作站在美術館、藝術家乃至觀眾與攝影愛好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亦成為內視鏡計畫第一階段中,與許多開發中的當代議題交談理解的過程與努力。
於是自寄送了給參展藝術家的短箋作為一個開端,工作站與美術館、策展人的往復協商,第一份觀眾報名表與同意書的簽署乃至第一張攝影證的核發──這整個過程並不是為了等待第一份觀眾回饋的展場照片,而是每一位背著相機走進雙年展的觀眾、每一個快門在作品前閃逝的瞬間、每一張被千挑萬選的回饋相片,都註腳了社會的溝通與互動。不僅是工作站與每個個別單位或個體的,更是美術館與其展覽的,藝術與其讀者的,藝術家與其想像的觀眾的,所有網織在這內視鏡計畫之中的個別單元,一個相互澄清和透視的機會與過程。
這便是經由許多的努力而得以延伸的計畫的第二階段,所有愛好攝影的雙年展觀眾終於得以輕快的步伐與心情,帶著專注直截了當卻又委曲蜿蜒的投注在雙年展的每個展間,伴著疲倦的快門與滿足的鏡頭離開美術館,觀眾終於能夠再與雙年展對話以一幀幀千尋百度的照片。而現在這些照片將不僅止於blog,plurk,twitter…等新興媒介之上好友交互評品攝作或交換美麗經驗的分享,在計劃的第三階段,我們將觀眾回饋的照片編輯成冊,藉由「增廣見聞-內視鏡計劃第三階段」的出版,重新爬梳當代攝影與其公共特質的經驗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