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離線瀏覽》讀書會 - 數位技術、元電影與人類紀裡的藝術】
● 時間 : 5/20、6/ 10、7/1、7/22 ,週日下午1:30-4:30
● 地點:OCAC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 25 號)
策劃/ 主持人:許家維
導讀人:楊成瀚
(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博士,曾任國立政治大學數位人文計畫辦公室博士後研究員,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從事當代歐陸哲學和藝術的書寫、翻譯和教學工作。)
-- 讀書會主旨 --
如果在這個普世運算或「總是上線」(always online)的時代,離線瀏覽一方面指向的是「上線」與獨體(藝術)「生命」的某種必然連結,以及「離線」(offline)的不可能、不必要且不可想像,一方面指向的是離線之於線上瀏覽和活動的某種必要性、決定性,或「偶然的必要性」(necessity of contingency)的話,那麼比起仍墨守傳統哲學脈絡的技術哲學家,或仍著眼於數位科技—經濟及其不滿的科技論者和諸眾,深受席蒙東(Gilbert Simondon)哲學影響的法國思想家史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及其弟子許煜(Yuk Hui)毋寧是最能讓我們深入、確實,且全面性地面對這種離線瀏覽狀態的哲學家。史蒂格勒以技術與時間為基底,對書寫、文字、攝影、電影、社群網站、網路直播和數位科技的「破壞式創新」(disruption)與我們之間的關係,以及藝術在其中的限制和可能性提出了極為靈活而深刻的分析,而其弟子許煜則是在其基礎上,透過「數位物件」(digital objects)及其「實存模式」(mode of existence)的探討,對我們與上述元件之間的種種有意無意的連結提出了深邃的論述。
為了促進大眾對錄像藝術,以及我們無時無刻使用、接觸和沈浸著的數位技術與藝術創作間關係的關注,隨著2018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揭開序幕,本讀書會將分四次,逐一閱讀史蒂格勒《技術與時間》(Technics and Time)三部曲、其於2015-2016年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進行的「人類世裡的藝術」講稿,及其弟子許煜的《論數位物件的實存》(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一書的部分章節,帶領讀者透過實際作品,感受和思考離線瀏覽和錄像藝術涉及的種種問題。
-- 讀書會進度 --
● 5/20(日)pm 1:30-4:30 技術、缺陷與愛比米修斯的過失
貝爾納.斯蒂格勒著,〈導論〉,《技術與時間:愛比米修斯的過失》。南京:譯林出版社,1999年。
● 6/10(日)pm 1:30-4:30 攝影、確正與拼寫文字的時代
貝爾納.斯蒂格勒著,〈第一章 拼寫文字的時代〉,《技術與時間 2. 迷失方向》。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年。
● 7/1(日)pm 1:30-4:30 元電影、電影的時間與夢的器官學
貝爾納.斯蒂格勒著,〈電影的時間〉,《技術與時間 3. 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
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著,〈人類紀裡的藝術、差異與重複〉,《人類紀裡的藝術:斯蒂格勒中國美院講座》。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
● 7/22(日)pm 1:30-4:30 技術環境、業餘愛好者與人類世裡的藝術
貝爾納.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著,〈無產化狀況下的審美判斷〉,《人類紀裡的藝術:斯蒂格勒中國美院講座》。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年。
Yuk Hui, “6. Logic and Time”, On the Existence of Digital Object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6.
請由以下連結報名及索取閱讀資料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YGaJ2Tu3mpLBk1yHEnrJiSnkY0djP61o8HHoRw-6Ddm4_Iw/viewform
收費:每人每場酌收100元場地/講義費,請於參與活動當日現場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