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展由打開當代成員朱賢旭與陳嘉壬透過雙策展人的方式規畫此展,此展邀請年 輕世代的藝術家參與展出,藉著 E 世代的概念,探討今日受到網路與電子媒體影響下的新世代思維邏輯,但本展作品以一種逆向操作,其並不展現新媒體的科技性語彙,而是藉大量的手操作性的作品展現某種誤差性。本展另一個特色是取消一般展間隔板分區的方式,而是透過堆集市場可得的白蘿蔔做為作品的分隔、台座或是觀展的動線路徑等,在這般荒謬的人造景緻裡,對比於一種與電子科技設備所缺乏的溫度與現實感。
本展為打開-當代實體空間成立後,首次舉行的展覽,為藝術基地新形式系列之三(於第三檔後更名為打開當代系列)此展邀請了36位藝術家,針對打開當代整體的物理空間,包含牆面、地板、梁柱、廁所天花板、窗戶、及招牌等等進行思考與創作。此空間承租於板橋市一巷弄內約四十坪的店面空間,藉由空間與作品的相互關係以及不同藝術家作品區域的交疊互滲下,探討作品場域之課題。
本展另一主標題為台灣第一屆當代雕塑大展,意謂透過此展討論現當代雕塑在臺灣的藝術表現以及教育上的問題。在此展中,展出包含金屬、石雕、軟性雕塑、機械動力、現成物、繪畫、裝置、錄像、攝影、行為表演等等不同形式之作品,展名明日之雕塑界域透過「新犧牲主義」、「人味參滲」、「物質篩釋」、「場所變異」...
在華山藝文特區的烏梅廠策劃的「藝術基地-新形「ㄕˋII」,以酒廠的物理空間尺寸54.5M×4.5M×9M並加上一個負號來做為展覽的標題,跳開既往以社會價值作為展覽主軸或是以某種文學性的框架圈住的策展形式。
這是打開-當代系列的第一個(1999)策展案,此展中展出之新世代藝術家們的作品,理解的不僅是藝術軸線上的造型課題,更體現諸如新世代具體面臨之生活形式的網際網路型態,此型態更具體化地滲浸於日常生活型態、思維中,同時也具體呈顯在藝術實踐範疇上。即經由網際網路鉅量的訊息流通中,他們在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