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藝術基金會之「數位荒原」計劃主持人

文章散見《典藏今藝術》、《Art Asia Pacific》等雜誌。2015馬來西亞DA+C藝術節《歷史上的今天》單元共同策展人,2015「TCAC開放策展學校」第四週講者與泰國Baan Noorg空間「365 Days: LIFE MUSE」觀察團成員。目前感興趣的是人們如何在缺乏專業背景的前提下創造並主張那些讓他們實現自我組裝為「藝術家」(或其他藝術世界之專業角色)的情境。近期發起「《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計劃」,2018年共同策展「邊境旅行」。

NINA-MARIA
OFÖRSAGD

NINA-MARIA OFÖRSAGD 來自芬蘭,為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除個人創作之餘,亦執行跨領域藝術的策展計畫。她的創作擅長在都市環境中尋找存有歷史記憶的地點,並透過影像紀錄重組成一虛構的故事,來反映時空的歷史層次與張力。

賈茜茹

在創作上我收集、撿拾,使用任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物品做為材料,透過聚集某些物件來重現一種分散在人群當中的力量。試著混合日常物品和生活經驗,創作物品的另一種的觀看方式,使其得到一種新的生命,並讓這種經驗回歸到生活當中,為真實生活中創作新的體驗和可被想像的空間。

陶立揚

出生於1988年法國,2015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畢業,在Elsa Cayo工作室  主修:錄像、聲響、裝置藝術,2012在普羅旺斯獲得國家美術文憑,主修聲響、裝置藝術、電子音樂。

郭柏俞

1989 年出生,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其創作關注檔案如魂魄般不可觸的特質,運用雕塑性的檔案與檔案物創造新事件,藉以檔案式創作建構另一個真實,以現地製作與檔案物的轉譯,思考不同形式的檔案本質剛性與複數增值之後的遞進差異。曾與「太認真」藝...

佘文瑛

1989 年出生,現居、創作於台灣台北。過去作品大多源自於對日常生活中人與物、人與空間的關係與距離等觀察,對於其中隱含私密性與歧異性的特質語境感到好奇,並帶出女性觀看環境與物的關係想像。近期側重於思考生活中逐漸被系統化、被建構完滿...

楊季涓

楊季涓1985年出生於台北,2007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隨後進入法國國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以帶有戲謔的批判角度,思考自己身處異鄉的特殊身體處境以及感性狀態,於2011年獲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文憑。

劉和讓

在劉和讓的透視下,攝影和創作並非僅僅涉及影像自身或技術操作問題,其藝術實踐方式往往映照出對象物相屬之社會關係和政治性意義;一個物件、地方、社群的顯影是在勞動、時間總總因素的疊置下展現獨一無二的特殊和差異性。藉由挪動可見與...

凌瑋隆

凌瑋隆生長、工作於台北。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戲研究所創作組,藝術家吳天章工作室製作執行,「Lane 216, East」藝術家紀錄片工作室創辦人,擔任導演、製片。凌瑋隆以身體作為創作或思考的原點,早期製作了一系列關於身體的錄像作品,近年另開始只有...

娜娃‧葉庫德莉

1989年出生於美國加州,小時候移民到以色列,現在居住與工作於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娜娃以黑白平面的紙雕技術結合自學研究與現成物為藝術實踐方法,透過自然與人為的災難去討論記憶的易變性,以及這個記憶的易變性如何抹去和改變整個外在現實,而剩下來漸漸模糊且消失的...

Yudha Kusuma Putera

Yudha Kusuma Putera,暱稱飛鴻,工作與居住於印尼日惹(Yogyakarta)。自 2011 年起,加入印尼的藝術家團體 Mes56。Mes 56 是一個關注印尼當代攝影發展的藝術團體。飛鴻的藝術作品中經常探討藝術的社會地位或藝術家於社會中的身份。他經常透過攝影的視角或是借助攝影影像的擷取...

劉威延

Urich Lau (劉威延),新加坡籍視覺藝術家、獨立策展人、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講 師,同時擁有墨爾本皇家理工研究院美術碩士學位(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錄像、攝影、版畫為主要創作方式,展覽主要在新加坡外,更延伸至美國、澳洲...

符芳俊

符芳俊生於 1982 年,是來自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的視覺藝術家及策展人。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BA Photography,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攝影學學士,作品在國內及國際展覽皆有展出。他是檳城,喬治市冉阿末藝術空間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為其中的成員。近期他參與 一個由日本國際交流...

黃漢沖

黃漢沖 (Jason Wee) 是一位藝術家和作家。他的藝術實踐關注於掏空群體中單一權勢的力量,並支持不同類型聲音存在的可能。他將這些獨特的歷史內涵與場域轉換成各種視覺和書寫材料,並將重點放在其結構、理想主義及未知的未來。他也是 Grey Projects 的創始人及經營者,Grey Projects 是一個關注於策展能力...

Dara Kong

Dara Kong,1990 年生於柬埔寨波蘿勉省( Prey Veng )。他的創作包含各類型的創作媒材,近期則主要從事繪畫創作。他在 Sa Sa Art Projects 擔任技術指導員,同時也在那裡修習繪畫的技巧。Dara 曾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駐村創作,包含越南胡志明市的 Sàn Art Laboratory(2015-16...

Theodora Agni

Theodora Agni ,1983 年出生於印尼班圖爾,畢業於國立日惹大學(Gadjah Mada University, Yogyakarta, Indonesia),主修傳播學。當代藝術與傳播學之間相似的實踐方式與理論促使她於進入藝術行政管理的領域。

Anang Saptoto

Anang Saptoto 從三年前開始一直在試驗稱為「變形成像」,或被稱為「透視投影」的圖像呈現法。此種方法讓藝術家可藉由因距離或視點不同,而產生觀看時的差異角度,進而實踐作品本身所欲演示出的不同錯覺效果。其創作過程通常始自於 Anang 的隨手剪報,或他個人所收藏的檔案夾中去選擇一個合適的圖像。

 

 

 

許家禎

許家禎過去的訓練及創作多以雕塑為主。但他似乎對於明確的創作方向沒有特別感興趣,或許總是伴隨著計畫的醞釀、閱讀及生活體驗的改變而產出作品。2015年的創作是現地翻模複製日治時期的紀念碑基座,這裡探討關於雕塑史議題與殖民地紀念碑的交纏關係。

萬書昀

出生於台灣台中,大學時主修心理學,主要研究認知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領域;目前正就讀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個人的創作脈絡中,我持續的思考個人和宇宙、時間之間存在的關係,追遡歷史、人類學、心理學研究,用「素描」(Drawing)的概念去捕捉人類與世界之間的連結輪廓...

李若玫

李若玫的創作主要來自於個人日常經驗的感受及其轉換,自事物尋常紋理及細節的凝視與反覆描畫中,尋找觸知的記憶風景。善於運用不同的手法與媒材來進行紀錄、轉化,讓這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產生變化,滑移出原先的秩序,再塑其重新被觀看的可能,作品帶有特殊的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