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weesak Srithongdee
Thaweesak
Srithongdee

Thaweesak Srithongdee或Lolay,生於1970年,1996年取得Silapakorn大學美術系碩士。Lolay熱衷於觀察人們生理及心理上的特徵。透過想像力的運用,他在作品中持續思索人們的特徵是否與他們的行為、文化、社會地位及其他因素相關。正如觀看者對不同符號的反應各異,他希望他的觀眾能基於個人經驗運用不同途徑詮釋他的作品。

Lolay參與過國內外多次個展與聯展。2005年他受邀到福崗亞洲美術館駐村,並 於同年參展福崗三年展。他以肖像攝影組成的影片參加了2008鹿特丹國際影展( 荷蘭)。而他近期的作品還包括了帶著個人特質的巨大玻璃纖維雕塑;他的巨型雕塑作品「Dollar 009」曾受邀參展2010年釜山雙年展。目前Lolay正在進行關於 Happyband樂團的拍攝紀錄片工作。

 

http://mrlolay.tumblr.com/archive

相關項目

  • 2013 12/07 - 2014 02/08

    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

    本展繼 2012 年底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行的同名展覽後,回到台灣再度以同名展覽作為此台泰計畫發展的一個註記。此展延續與強調這個交流過程本身的重要性,因此自 2013 年初即陸續邀請泰國藝術家來台灣進行駐地創作,透過合作以及協助的方式,讓泰國藝術家得以在台灣發展出新的作品,並藉著中山創意基地的場地,區分了三個展區,以 ThaiTai 是場偶遇嗎? ThaiTai 是種偏見嗎? ThaiTai 如何被想像?三個提問來回應本展名之概念以及此台泰計畫交流裡所激起的反饋。

     

  • 2018 09/01 - 2018 09/30

    邊境旅行 PETAMU Project

    「PETAMU」這個標題取自(印尼文與馬來文的)「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邊境旅行PETAMU Project》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線,來打開一種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在這種另類的視野裡,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之間各自於印尼、馬來西亞半島的實踐歷程,或透過藝術家進駐、訪談、創作,以及與研究員/策展人合作翻譯、訪談、研究等工作,如同在同一張地圖各自發現的不同旅人視野,進而匯聚累積,而將資料庫重新對應至地圖上的特定區塊或邊境。

    「Petamu」一字首先可理解為「群島資料庫」藝術家所指稱的「你的地圖」,其中「Peta」有「地圖」的意思,「Tamu」更可以解釋為「訪客」的意思。在跨國/文化的合作部份,我們邀請了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等四組藝術家與創作者,透過進駐創作與共同合作的旅程促成跨文化的交流方案,探索每個邊緣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翻轉、開展各種偶遇與異質的連結。

     

    展期 | 2018/09/01(六) - 09/30(日)
    開幕 | 2018/09/01(六) 6:00 PM
    地點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 |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近大橋頭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 | 每週三 - 日 14:00 - 20:00

     

    參展藝術家|

    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

     

  • 2014 02/07 - 2014 04/06

    台泰熱: 一次會面之後,再次會面之前

    「如何在雨天修補漏水的屋頂?」作為OCAC Bangkok最後一檔展覽的名稱,說明了打開-當代進駐曼谷的六個月中,對於「關係」這個概念的多層次結構,也如同在提問進行式的交流過程中,該如何整理並階段性的呈現與分享我們擁有的經驗與不斷生成中的想法。我們再一次將OCAC在虛構的空間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