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佩君1985年生於台灣台南,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後,對空間、場景的操作塑造深感興趣並望其作為能更實質地與社會接觸,遂轉換領域完成交通大學學士後建築碩士學位。近年除了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之外,也活躍於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計畫中,如2011-2013的「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理解的尺度」以及「打開當代-曼谷:台泰熱」的計畫主持。相較於建築事務所的實務空間演練以外,施佩君也從「建築-藝術」的角度發展出另一種更具彈性的語言,探討與捕捉流動的空間記憶、佈署,打開-當代目前於士林的新空間便是一例。其藝術創作則常是藉由觀眾或自然的介入共同完成一幅「風景」。這當中」在她作品中出現,以鞦韆暗示觀者參與姿勢的語言等。近年由於爺爺的過世,她也開始探索語言作為溝通、記錄、傳遞的工具,在台灣一連串的殖民歷史裡,官方語言的訂定、義務教育裡「國語」的教授,如何影響著我們與身邊的人溝通的方式,相互交織。從中詢問我們是否還能從破碎的片段拼湊,看見景象。如繁雜片段的歷史記憶,渴望被梳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