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ng Saptoto
Anang Saptoto

Anang Saptoto 從三年前開始一直在試驗稱為「變形成像」,或被稱為「透視投影」的圖像呈現法。此種方法讓藝術家可藉由因距離或視點不同,而產生觀看時的差異角度,進而實踐作品本身所欲演示出的不同錯覺效果。

 

其創作過程通常始自於 Anang 的隨手剪報,或他個人所收藏的檔案夾中去選擇一個合適的圖像。Anang 對於處理過去的影像特別敏銳,特別是歷史中能讓人們產生共鳴的圖像。他通常使用一個壁面作為媒介,並讓圖像投影在諸如牆壁、地板、天花板或屋頂等。最近,他開始嘗試讓投影彷如在紙上圖畫、數位輸出及地毯材質般的拼貼效果。

 

使用過去的圖片和檔案來創作,其實有著藝術家策略性的目的,他企圖創造觀看圖像或文件時超乎常理的視覺體驗,正好比歷史自身已是被扭曲的事實。但作品同時也強調了一點-「歷史的樣貌如何,終究完全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相關項目

  • 2018 09/01 - 2018 09/30

    邊境旅行 PETAMU Project

    「PETAMU」這個標題取自(印尼文與馬來文的)「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邊境旅行PETAMU Project》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線,來打開一種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在這種另類的視野裡,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之間各自於印尼、馬來西亞半島的實踐歷程,或透過藝術家進駐、訪談、創作,以及與研究員/策展人合作翻譯、訪談、研究等工作,如同在同一張地圖各自發現的不同旅人視野,進而匯聚累積,而將資料庫重新對應至地圖上的特定區塊或邊境。

    「Petamu」一字首先可理解為「群島資料庫」藝術家所指稱的「你的地圖」,其中「Peta」有「地圖」的意思,「Tamu」更可以解釋為「訪客」的意思。在跨國/文化的合作部份,我們邀請了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等四組藝術家與創作者,透過進駐創作與共同合作的旅程促成跨文化的交流方案,探索每個邊緣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翻轉、開展各種偶遇與異質的連結。

     

    展期 | 2018/09/01(六) - 09/30(日)
    開幕 | 2018/09/01(六) 6:00 PM
    地點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 |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近大橋頭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 | 每週三 - 日 14:00 - 20:00

     

    參展藝術家|

    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

     

  • 2016 05/15 - 2016 11/30

    CO- TEMPORARY:台灣-東南亞藝文交流暨論壇

    本次我們邀請來自印尼、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共計六個重要的藝術空間,其中包含駐村單位、藝廊、藝術家自營空間等,共同探討在不同的國家、宗教、文化、經濟、地域等條件下,其對於藝術生態的影響,以及藝術空間面對這樣時代脈動,其所採取的生存策略以及困境

  • 2016 10/26 - 2016 11/20

    時空迴路:台灣-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展

    代策劃之東南亞藝術交流展,在今日已悄悄開幕,這次的展出,我們邀集了七組台、泰、印尼的藝術創作,其中包含來自印尼雅加達的Ruangrupa特別精選了五部不同時期的music video,其中一部新作的藝術家Anggun Priambodo也來到台灣,另外還有來自印尼日惹Lifepatch的藝術家Andreas Siagian以鏡子為媒材...

  • 2016 06/12 - 2016 06/12

    日惹記-陳嘉壬駐村生活分享

    坐在Cemeti Art House大廳前,見著一位機車快遞送了份郵件過來,等待簽收。頓時間,突然想起未曾在街頭看過郵筒。每天夜裡,院子的大樹總不時傳來大壁虎清亮的鳴叫聲,印尼話叫tokek,中文又叫蛤蚧這些取名都是擬聲而來。這裡在「聚集經濟」概念上,有顯著的展現,輪胎街、賣鞋街、二手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