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宏
許家維

許家維的創作經常呈現一種敘事體的形態,以一種記錄性的方式去介入現實文本,並著力在地方的特殊性,其中的關鍵組件包含了地方的記憶、想像與認同。

他不斷的嘗試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去發展作品,並關注於如何透過影像創作介入現實,進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體。同時透過一種批判的態度,透過影像的能力,將場域帶到美術館外任何一個地方,作為影像創作在政治實踐上的可能。

他的作品曾在許多的美術館及國際影展展 出,包括Jeu De Paume美術館、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2012 Liverpool Biennial、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2012台北雙年展、第八屆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以及在Centre Pompidou Paris,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 and Reina Sofia National Museum Madrid 舉辦的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Madrid。

相關項目

  • 2014 02/07 - 2014 04/06

    台泰熱: 一次會面之後,再次會面之前

    「如何在雨天修補漏水的屋頂?」作為OCAC Bangkok最後一檔展覽的名稱,說明了打開-當代進駐曼谷的六個月中,對於「關係」這個概念的多層次結構,也如同在提問進行式的交流過程中,該如何整理並階段性的呈現與分享我們擁有的經驗與不斷生成中的想法。我們再一次將OCAC在虛構的空間裡開放...

  • 2016 05/15 - 2016 11/30

    CO- TEMPORARY:台灣-東南亞藝文交流暨論壇

    本次我們邀請來自印尼、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共計六個重要的藝術空間,其中包含駐村單位、藝廊、藝術家自營空間等,共同探討在不同的國家、宗教、文化、經濟、地域等條件下,其對於藝術生態的影響,以及藝術空間面對這樣時代脈動,其所採取的生存策略以及困境

  • 2011 12/12 - 2012 01/13

    兩條出色的吳郭魚

    在今天,我們幾乎放棄了以「天才」、「天賦」來描述藝術家,因為藝術家也不再以炫目的技巧和獨到的文學、神學詮釋標示其特色。在前衛的典範中,「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不僅拓寬了藝術的界域,也同時表明了整個時代的「天才」的衰落,憂鬱或乖戾的氣質不再是藝術家必備的標誌,他們也不再過著孤獨而隱居生活。

  • 2009 04/11 - 2009 05/03

    許家維│李若玫 雙個展

    2009年的春天,他們帶著類似測量員與旅者的口吻,分別握著一個巴掌也寫的下的線索,各自前往與生命僅有微弱聯繫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