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dyin
jiandyin

Ji,1969年出生於泰國Ratchaburi,畢業於Silpakorn大學雕塑系碩士班。Yin,1968年出生於泰國清邁,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取得金工碩士學位。jiandyin是一組跨領域合作的藝術家。他們的 作品聚焦於如何通過創造空間與形式去建構社會語境中的人際關 係。2010年,他們開始了名為「Dialogue: Seeing and Being」 的互動表演,他們在不同的公共空間邀請路人參與,繪製他們 的正面與背面肖像。2012年他們繼續發展出「We Are Going to Taipei」這個子計劃,在台北幾個地方進行創作,並到參與者的 家中拜訪。Jiandyin 曾於200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ACC)的研究 獎助;2010年分別獲選成為紐約 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 與 ISCP 的駐村藝術家;2012年駐村於台北寶藏嚴藝術村;並將 於2013年進駐溫布瑞亞 Civitella Ranieri residence(義大利)。2011 年,他們開始在Ratchaburi各地嘗試創立當代藝術與文化活動的 界面,並創辦了 NongpoKIDdee工作小組,期許為家鄉的藝文發展和兒童藝術教育盡一份心力。策展實踐上,他們曾策劃「Non- gpo短片電影節1&2」 (2011-2013),以及策畫「METRO SAPI- ENS: Dialogue in the Cave」(2013) ,並與台灣藝術家共同策畫 「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以及「打開-當代曼谷」的駐地計畫(2012-2013)。其重要展覽經歷包含:第九屆上海雙年展「REACTIVATION」;「The Exotika 2013」曼谷-柏林;第十四屆Asiatopia 國際表演藝術節;第五屆 OK Video FLESH 國際錄像藝術節,印尼雅加達。他們目前居住和工作於泰國Ratch - aburi。

相關項目

  • 2018 09/01 - 2018 09/30

    邊境旅行 PETAMU Project

    「PETAMU」這個標題取自(印尼文與馬來文的)「你的地圖」(Peta Kamu)的口語用法。在《邊境旅行PETAMU Project》計劃裡,我們試圖以「馬來群島」(Nusantara)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此指「馬來語」)為引線,來打開一種觀看東南亞地圖的另類取徑。在這種另類的視野裡,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與「《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Nusantara Archive)」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之間各自於印尼、馬來西亞半島的實踐歷程,或透過藝術家進駐、訪談、創作,以及與研究員/策展人合作翻譯、訪談、研究等工作,如同在同一張地圖各自發現的不同旅人視野,進而匯聚累積,而將資料庫重新對應至地圖上的特定區塊或邊境。

    「Petamu」一字首先可理解為「群島資料庫」藝術家所指稱的「你的地圖」,其中「Peta」有「地圖」的意思,「Tamu」更可以解釋為「訪客」的意思。在跨國/文化的合作部份,我們邀請了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等四組藝術家與創作者,透過進駐創作與共同合作的旅程促成跨文化的交流方案,探索每個邊緣的複雜關係網絡,進而翻轉、開展各種偶遇與異質的連結。

     

    展期 | 2018/09/01(六) - 09/30(日)
    開幕 | 2018/09/01(六) 6:00 PM
    地點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 | 台北市大同區甘州街25號(近大橋頭站2號出口)
    開放時間 | 每週三 - 日 14:00 - 20:00

     

    參展藝術家|

    符芳俊(馬來西亞)/曾紫詒(台灣)、林猶進(Jeffrey Lim;馬來西亞)/Posak Jodian(台灣)、Syafiatudina(印尼,合作文字作者)及吳其育(台灣)

     

  • 2014 02/07 - 2014 04/06

    台泰熱: 一次會面之後,再次會面之前

    「如何在雨天修補漏水的屋頂?」作為OCAC Bangkok最後一檔展覽的名稱,說明了打開-當代進駐曼谷的六個月中,對於「關係」這個概念的多層次結構,也如同在提問進行式的交流過程中,該如何整理並階段性的呈現與分享我們擁有的經驗與不斷生成中的想法。我們再一次將OCAC在虛構的空間裡開放...

  • 2013 12/07 - 2014 02/08

    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交流展

    本展繼 2012 年底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行的同名展覽後,回到台灣再度以同名展覽作為此台泰計畫發展的一個註記。此展延續與強調這個交流過程本身的重要性,因此自 2013 年初即陸續邀請泰國藝術家來台灣進行駐地創作,透過合作以及協助的方式,讓泰國藝術家得以在台灣發展出新的作品,並藉著中山創意基地的場地,區分了三個展區,以 ThaiTai 是場偶遇嗎? ThaiTai 是種偏見嗎? ThaiTai 如何被想像?三個提問來回應本展名之概念以及此台泰計畫交流裡所激起的反饋。

     

  • 2016 10/26 - 2016 11/20

    時空迴路:台灣-東南亞當代藝術交流展

    代策劃之東南亞藝術交流展,在今日已悄悄開幕,這次的展出,我們邀集了七組台、泰、印尼的藝術創作,其中包含來自印尼雅加達的Ruangrupa特別精選了五部不同時期的music video,其中一部新作的藝術家Anggun Priambodo也來到台灣,另外還有來自印尼日惹Lifepatch的藝術家Andreas Siagian以鏡子為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