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05/21 - 2016 07/03

本次「打開-當代2016 選」,匯集了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當前九位成員共同參與一場創作構思。沒有特殊的題標,反身思考作為共同經營組織的一份子,如何在自身的創作軸線上共構中一條可能的關係式?本展論述主要由「文化物件」為發想與延伸而出。所謂的文化物件,不單指涉日常物件之物質實體,更重要的是強調其在社會中的身份與作用。

2013 12/07 - 2014 02/08

本展繼 2012 年底於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所舉行的同名展覽後,回到台灣再度以同名展覽作為此台泰計畫發展的一個註記。此展延續與強調這個交流過程本身的重要性,因此自 2013 年初即陸續邀請泰國藝術家來台灣進行駐地創作,透過合作以及協助的方式,讓泰國藝術家得以在台灣發展出新的作品,並藉著中山創意基地的場地,區分了三個展區,以 ThaiTai 是場偶遇嗎? ThaiTai 是種偏見嗎? ThaiTai 如何被想像?三個提問來回應本展名之概念以及此台泰計畫交流裡所激起的反饋。

 

2009 09/26 - 2009 10/18

「後地方」策展案包含了不同的展覽現場:台北當代藝術館、田園城市出版社、埔心藝術家工作室及花蓮石梯坪部落。本展邀集了13組國內外藝術家,除了現場作品的展出之外,在展覽同時,策劃了一個航行行動。這一個圈劃的航行行動(船從淡水出航行經高雄西子灣、花蓮大港口,再回到原點淡水碼頭),透過一個在本島外圈的部署導向重新指出一個「地方」的事實。

2006 12/10 - 2006 12/31

2006年當時新一代藝術家試圖發展一種語言,期望它能夠穿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而非受制於不可改變的古典過程。從台北雙年展歷屆的「世界劇場」、「你在乎現實嗎?」到2006年的「限制級瑜珈」,存在著這樣的端倪:關於藝術作為現實回應的公民,到影像作為一個群落的基本特徵,都一再顯示藝術的面貌延異了我們進入的角度以及方向,並將之放到藝術-現實的關係中重新審視。

2006 10/18 - 2006 12/17

2006年10月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以「築‧體‧場‧境」為題的展覽策劃,透過對於身體與空間的提問試圖處理當代生活型態另一種身體-物體的存在。企圖以此觀點處理人與物質、人與介面、人與器具的關係,目的是要讓觀者意識到一種生活型態的改變(特別是新科技媒體的全面滲透)。其是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人的感官知覺模式與物質、技術體系的關係。

2004 12/18 - 2004 12/30

影像再現諸形式及其性質的提呈,常是來自於科技機具媒介的結合,是科技藝術的一種作品形式重心。在今日所展現影像常藉由電腦如同工程師般的來構作,如同影像再現之支撐物。其中構築之工具程式介入、軟體開發...及其已龐大錯綜複雜之機具語言、機制成像是藝術家創作之課題。

2004 02/04 - 2004 02/07

藝術家在學院系統之下所受的藝術技藝訓練是否會構成某種在作品操作上的形式邏輯呢?非族主裔所探討的不是國家民族概念下的族裔問題,而是以藝術教育為起點,思考在不同背景下的生活經驗,如何影響著創作上的美感、慣性或是態度等,另一方面,藉由這樣的作品形式探查,也重新思考在西方藝術脈絡的教育系統外,所可能延伸與開啟的藝術批判。

2003 03/08 - 2003 03/30

應嘉義鐵道藝術村邀請,此次策展案依舊是以台灣當代藝術境況而拋出之策展標向,特別是針對台灣當時對「裝置藝術」之概念在創作手法以及認知上的一種提問。本展共邀集22位藝術家,他們針對自身所在、所關切之藝術語彙,反映了由手操作所呈現之有機質地與繪畫性、以 雕塑性概念所構建的劇場舞台、或由攝影、錄像、現成物件...

2002 03/21 - 2002 04/06

本展由打開當代成員朱賢旭與陳嘉壬透過雙策展人的方式規畫此展,此展邀請年 輕世代的藝術家參與展出,藉著 E 世代的概念,探討今日受到網路與電子媒體影響下的新世代思維邏輯,但本展作品以一種逆向操作,其並不展現新媒體的科技性語彙,而是藉大量的手操作性的作品展現某種誤差性。本展另一個特色是取消一般展間隔板分區的方式,而是透過堆集市場可得的白蘿蔔做為作品的分隔、台座或是觀展的動線路徑等,在這般荒謬的人造景緻裡,對比於一種與電子科技設備所缺乏的溫度與現實感。

2001 06/02 - 2001 06/30

本展為打開-當代實體空間成立後,首次舉行的展覽,為藝術基地新形式系列之三(於第三檔後更名為打開當代系列)此展邀請了36位藝術家,針對打開當代整體的物理空間,包含牆面、地板、梁柱、廁所天花板、窗戶、及招牌等等進行思考與創作。此空間承租於板橋市一巷弄內約四十坪的店面空間,藉由空間與作品的相互關係以及不同藝術家作品區域的交疊互滲下,探討作品場域之課題。

2001 06/01 - 2001 06/30

本展另一主標題為台灣第一屆當代雕塑大展,意謂透過此展討論現當代雕塑在臺灣的藝術表現以及教育上的問題。在此展中,展出包含金屬、石雕、軟性雕塑、機械動力、現成物、繪畫、裝置、錄像、攝影、行為表演等等不同形式之作品,展名明日之雕塑界域透過「新犧牲主義」、「人味參滲」、「物質篩釋」、「場所變異」...

2000 05/07 - 2000 05/15

在華山藝文特區的烏梅廠策劃的「藝術基地-新形「ㄕˋII」,以酒廠的物理空間尺寸54.5M×4.5M×9M並加上一個負號來做為展覽的標題,跳開既往以社會價值作為展覽主軸或是以某種文學性的框架圈住的策展形式。

1999 06/16 - 1999 07/30

這是打開-當代系列的第一個(1999)策展案,此展中展出之新世代藝術家們的作品,理解的不僅是藝術軸線上的造型課題,更體現諸如新世代具體面臨之生活形式的網際網路型態,此型態更具體化地滲浸於日常生活型態、思維中,同時也具體呈顯在藝術實踐範疇上。即經由網際網路鉅量的訊息流通中,他們在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