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03/30 - 2018 03/30

2018年3至4月,「《數位荒原》駐站繼群島資料庫計畫」再度與「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藝術空間合作,推出「超隨性讀書會」系列,並選讀神一般的Thongchai Winichakul《圖繪暹羅》,挑戰從19世紀西方眼中的「暹羅」(Siam)到馬來半島上與殖民勢力對峙的「泰國」,一路演變為「民族國家」(Nation-state)的啟源商榷,同時考量持續至今的地緣政治影響。

2017 05/26 - 2017 05/26

超隨性的馬來西亞讀書會(第二場)來了。這個同時以「讀/書」做為認識方法和位置的活動,是由國藝會贊助的「數位荒原|駐站暨群島資料庫計畫」主辦,串連原本的「數位荒原見面會」(Meeting No Man’s Land)的人際網絡,以及實體空間如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OCAC)。在前三場主辦者將簡單介紹他這2~3年來透過馬來西亞的朋友認識的相關文本,第四場將於在地實驗舉辦,他會設計一場封閉的特殊體驗活動。希望透過這樣簡單的設計與暖身,引發大家對於馬來世界/群島文化的興趣。

2016 07/07 - 2016 09/04

CO- TEMPORARY在第二階段,我們邀請來自柬埔寨的新生代藝術家Dara Kong,Dara 的創作以繪畫為主,透過細膩簡潔的線條呈現獨特的符號圖像。他的靈感大多來自於自己或身邊的人錯綜複雜的經歷、情感與記憶輪廓。

2016 09/02 - 2016 09/02

在即將結束台北的駐村活動之際,來自柬埔寨的藝術家Dara Kong將於本週五9/2舉行開放工作日活動,傍晚時分藝術家也會準備自製的柬式風味咖哩邀請大家一同來享用喔。Dara Kong在台北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駐村期間的創作以同志生活為主題,持續發展並聚焦在創造一個屬於個人化的台北地圖,其架構則是依據他自身作為一位柬埔寨同志的生活體驗。

2016 06/12 - 2016 06/12

坐在Cemeti Art House大廳前,見著一位機車快遞送了份郵件過來,等待簽收。頓時間,突然想起未曾在街頭看過郵筒。每天夜裡,院子的大樹總不時傳來大壁虎清亮的鳴叫聲,印尼話叫tokek,中文又叫蛤蚧這些取名都是擬聲而來。這裡在「聚集經濟」概念上,有顯著的展現,輪胎街、賣鞋街、二手書街…

2016 06/01 - 2016 06/01

環南道環境旅行計劃是以其中一位陶瓷創作者的行為參與作品為主體,車上會供應隨捐的肉燥飯及多件動態影像作品(如錄像、紀錄片),觀者可以前來觀賞作品及享用肉燥飯。

 
2015 05/30 - 2015 05/30

對於一個直覺,或不可預料這件事本身的特殊品味,將可藉著遊戲的方式,伴隨著表演、講述一些事、或者是其他的藝術活動介入所產生的情境而成形。這個過程主要的目標,是使我們沉浸於不確定的位置,由此開啟新的思考途徑:在此作品中,是經由相遇、交流、熱情好客所構築。

2013 06/22 - 2013 06/22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於2011到2013年初,經歷了一段穿梭於泰國-台灣之間的獨特迷航,這不僅是人與人的互動、概念之間的交流與演繹,更試圖對藝術空間的可能性做嶄新的註解。自東南亞歸航後,除了持續進行中的台泰當代藝術交流,打開-當代透過台北市文化局的藝響空間計畫,尋到一處緊鄰小公園、圖書館與傳統市場,位於士林捷運站附近靜巷中的老空間作為駐紮的新基地。

2010 07/16 - 2010 07/16

當精神仍是我們難以觸及的神祕境地時,身體成了直接考察的對象,一個探測心靈的通道。我們究竟能從身體中閱讀到什麼?在 看似瑣碎空洞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又進行著怎樣的運作?這也是本計畫的起點,我試著從自身的身體經驗出發,進行一趟探索之旅。

2010 04/22 - 2010 05/28

我們關注那些時而顯露又無端被忽略的城市片段,它們發生在生活節奏的間歇處,與我們群聚之處。在這個新興、有活力而短暫的藝術街區中,我們在此集結,採取行動,並且給以某種形式的紀錄,希望找出界定藝術家在地方/空間/城市中的具體位置的可能,藝術家是如何展現為行動者?又如何實踐出他們與整體社會的關係?

2010 03/06 - 2010 06/06

這不是一場活動或一個展覽,而是2010年工作站將會進行持續性的對談計,進而成為在網路上公開的影像(vimo,youtube)/聲音(podcast)內容。

 

庚寅 驚蟄 4130 - 2 以三月六日標記它的發端,自地下室試著讓訪談變的不同並且蔓延,地下室影音訪談也同時作工作室開放,希望邀請更多的朋友來到這裡與打開當代對話或者 共同密謀一些計畫。

2004 10/21

2004 兒童教育讀書會

2007 不同空間

2008 論攝影

2008 藝術史的終結

2004 01/01 - 2004 01/01

「當代講堂」乃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學術活動之一,講堂實以造形藝術範疇的重要課題為主要的講授內容,主要由打開-當代之成員分享其學術研究之成果,諸 如創作實作面的繪畫、雕塑、身體、多媒體(材)、水墨、建築、影像等另外也邀請其他專家學者講述如藝術批評、策展規劃等專題,循序透過課程裡的史觀導入與 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探究。

2003 04/19 - 2003 04/26

作者試圖用「影子」來探討「觀賞者在作品中的位置」,並以此來對藝術現象存立的構成要素提出質疑。由被邀約的觀賞者在場域中游走來產生空間連續與時間綿延,以其當下的「身」「影」姿勢、場域視野、「視覺工具」等結合成為作品。這個智性的抉擇,在造形藝術的實踐範疇中,找到施力點,成為可與藝術體制對話的創作性作品。

2003 01/01

「作品展一件」的規劃,承接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成立宗旨(精神/標向),介紹具有創造性之當代藝術語彙的藝術家,以一件作品為原則之常年另類展覽型態。 透過邀請策展人規劃五至六位藝術家,以二至四週為一檔,每一檔會有藝術家對談,由展出藝術家邀請來賓與之對話,藉由與藝術家對話,讓創作者能重新檢視自己的作品。 另外在所有檔期結束後,我們亦邀請藝評人士與所有參展藝術家進行該系列之大型座談。